2022年5月5日立夏节气。

“不治已病,治未病”是几千年前《黄帝内经》的核心理论,养生康复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,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、首都名中医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中医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董瑞精通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条辨》等中医经典,临床一线近四十年,深刻体会到“二十四节气”与“十二时辰”的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,提出借助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变化规律,调补阴阳的观点。


 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保健养生,董瑞主任医师亲任主编,硕士研究生刘颍利、董莹、王玉辉,主治医师耿占印及北京膏滋堂与北京双艾灸堂总经理董杰为副主编,从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、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写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,累计三十六篇,将陆续发表,以续读者,请大家多多指正。
 
立夏历史渊源
 
立夏,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七个节气,位于公历5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45°,北斗的斗柄指向东南。立夏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5月5日或6日开始,到5月20日或21日结束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“立,建始也,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“立夏”中的“夏”有“大”的意思,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。“立”为开始之意,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。《历书》云: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此时樱桃红、梅子青、枇杷黄,槐香暗渡,青草池塘处处鸣蛙。
古时将立夏分为三候:“一候蝼蝈鸣,二候蚯蚓出,三候王瓜生。”夏天到了,田里虫鸣一片。蚯蚓从湿润柔软的土地中钻出来,在田地里留下湿漉漉的痕迹。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,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,于六、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。
 


立夏民族风俗
 
1.迎夏仪式
“立夏”的“夏”是“大”的意思,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。古人对立夏很重视。从前有迎夏的风俗,古人认为与夏季对应的方位是南方,与夏季对应的颜色是赤色,所以帝王要率百官到南郊,穿着红色的衣服迎夏。而文人们因为春天离去,备上酒食,大家聚在一起,像送亲友远行一样把春天送别了,这是他们的“饯春”仪式。

2.见三新
江南有“立夏见三新”的谚语,就是说这天以后,会常常见到樱桃、青梅、新麦,而枇杷、杨梅也会陆续上市,然后很快又要到蝉鸣荔熟的时节了。

3.吃立夏饭
这一天,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,用赤豆、黄豆、黑豆、青豆、绿豆等五色豆,拌合白粳米煮成“五色饭”,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,称为“立夏饭”。

4.斗鸡蛋
立夏中午,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(鸡蛋带壳清煮,不能破损),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,挂于孩子颈上。孩子们便三五成群,进行斗蛋游戏。蛋分两端,尖者为头,圆者为尾。斗蛋时蛋头斗蛋头,蛋尾击蛋尾。一个一个斗过去,破者认输,最后分出高低。蛋头胜者为第一,蛋称大王;蛋尾胜者为第二,蛋称小王或二王。谚称:“立夏胸挂蛋,孩子不疰夏”。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,乏力消瘦,小孩尤易疰夏。

5.立夏称人
立夏称人,主要是为了观察夏天身体的变化和保健的需要。清代顾禄《清嘉录》中记载“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,至立秋日又称之,以验夏中之肥瘠。”也有说法称是为了了解过去一年的身体情况,清代《江乡节物词》小序中有:“杭俗,立夏日,悬大秤,男妇皆称之,以试一年肥瘠。”立夏称人的传说,起源于三国时代。传说刘备死后,诸葛亮把他的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,托付给吴国孙夫人抚养。那天正是立夏,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,来年立夏再秤一次,看增加体重多少,写信向诸葛亮汇报,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。



致病因素
 
1.风寒邪气
由于夏季暑热外蒸,汗液大泄,毛孔开放,加上夏季人体抵抗力较弱,机体最易受湿寒侵袭。所以,切不可在室外露宿,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石、冷地,或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,极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、面瘫等病。

2.七情致病
立夏后,天气转热,传统中医学认为,“暑易伤气”、“暑易入心”,因此值此时节,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。心情调节,应该使“志无怒”,戒燥戒怒。心主火,夏主热,人之七情过极皆可伤心,致使心神不安,诱发或加重心脏问题。
 


立夏养生规律
 
董瑞院长依据多年临床经验,总结提出“五脏六腑之所喜即养生之所需,五脏六腑之所恶即养生之所忌”。立夏一到,天气逐渐炎热,万物繁茂,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一定的改变。夏季与五行中的火相对应,又与五脏中的心关密切,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。因此,立夏要顺应节气的变化,重视养心脏,平和过度到夏季。

起居规律
立夏时节,虽说天气逐渐炎热,温度明显升高,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,日夜温差仍较大,早晚要适当添衣。另外进入立夏后,昼长夜短更明显,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,睡眠方面也应相对“晚睡”、“早起”,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,但仍应注意睡好“子午觉”,尤其要适当午睡,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。

饮食规律
立夏时节,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、阴气渐弱,相对人体脏腑来说,是肝气渐弱,心气渐强,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,补肾助肝,调养胃气。此时饮食宜清淡,多吃蔬果、粗粮。平时可多吃鱼、鸡、瘦肉、小米、玉米、山楂等;少吃动物内脏、肥肉等,少吃过咸的食物。苦瓜清火,是夏季最佳的时令养生菜。立夏之后,人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“上火”的症状,苦瓜具有消暑、退热、除烦、提神、降脂和健胃功能。夏天因出汗过多,常感口渴,所以可以适当用些冷饮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,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。如绿豆汤、荷叶小豆汤等解渴消暑之佳品。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、凉粉、冷粥及生冷瓜果等。过度的冷气和大量的冷饮都会造成毛孔闭合,体内的燥热无法排泄,必成火,虚火伤阴,又会耗伤心血。

情志规律
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“静养”。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,因此情志方面要做到“戒怒戒躁”,切忌大喜大怒,要保持精神安静,情志开怀,心情舒畅,安闲自乐,笑口常开。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,如绘画、钓鱼、书法、下棋、种花等。

运动规律
立夏后,随着气温升高,人们容易汗出,“汗”为心之液,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汗出,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,补充体液。立夏时节,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,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、太极剑、散步、慢跑等。



康益立夏之养生
 
1.康益冬病夏治:是指在“三伏天”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用药、“三伏贴”贴敷及中药外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,临床上适用于哮喘、肺纤维化、肺气肿等肺系疾病,风寒湿痹等关节疾病、泄泻等脾胃疾病。

2.康益艾灸:中医阴阳学说认为,夏季阳盛阴衰,人体阳气外发,皮肤腠理开泄,此时正是“冬病夏治”的大好时机。保持神清气和、心情愉快的状态,有利于开启三伏灸。艾灸神阙穴、中脘穴有助于提升人体阳气。

3.康益艾足浴:足是人之根,夏天泡脚,降火祛湿补气正当时。“夏天泡脚,暑湿可祛”,夏季暑多夹湿,脾恶湿,夏天人体阳气旺盛,用艾草等中草药,加水煎后兑入温水,然后进行泡洗,有助于祛除暑湿。

4.仙芪扶阳固本丸:该中成药主要是由白人参、淫羊藿、蛤蚧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白扁豆等中草药组成,具有补肺、健脾、温肾、扶阳固本的功效,适用于肺脾气虚证。